为什么有时白天也能看到月亮?
很多人认为月亮是黑夜的代名词,只有太阳落山后,夜空中才会挂起一轮明月。但其实有时候我们也会在大白天看到月亮高悬在蓝天上,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知道,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它是通过反射太阳光而发光的。由于月球时刻绕着地球公转,所以地球,太阳,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就会发生变化。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地方也会因月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的不同而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月球亮面的变化过程就叫做月相。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称之为朔望月,约29.53天。从每月的农历初一起,月相会经历新月,峨眉月,上弦月,盈凸月,满月,亏凸月,下弦月,残月,总共8个月相。最后再回到新月,完成一个完整的朔望周期。另外,由于地球的自转速度要比月球绕着地球公转的速度要快,所以月亮每天在天空中就会自西向东转过一个角度。换句话说就是,月亮每天升起的时间是不同的,相比于前一天要晚升起50分钟左右。因此月亮不仅会在晚上升起,还会在白天升起。既然月亮会在白天升起,那为什么经常看不到?
先来问大家一个问题:当发生日食的时候,是不是月亮在白天遮挡住了太阳从而发生的日食?没错,正是因为月亮挡住了太阳,日食才会发生。但是我们在日食期间也只有在发生日食的时候我们才能看见月亮,在发生日食之前是看不到月亮的。原因就是因为月亮和太阳过于接近,太阳的光芒太过强烈从而遮盖住了月亮,使得月亮在天空中不明显。总而言之,虽然白天有月亮,但并不代表白天能看到月亮。要想在白天看到月亮,还要看月亮和太阳相对位置。接下来我们就从这些不同的月相入手,来分析在哪些月相下能够在白天看到月亮。先从新月说起,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的时候,由于月亮正对着地球的那一面照射不到太阳光,所以我们也就不能看到月亮,这就叫做新月,也叫朔月。既然月亮在朔月这天都不发射太阳光,所以如果我们要在朔月这天在白天看到月亮,那么就只能在发生日食的时候了。朔月之后,由于月球绕着地球公转,月球正对着地球的这面开始逐渐反射到太阳光,在天空中露出了月牙,这时候的月相叫做峨眉月。峨眉月出现在傍晚日落时分,“傍晚一弯明月挂在树梢”中说的就是峨眉月的景象。在之后,月面被太阳照射到的地方越来越大,月相也从峨眉月逐渐变成了上弦月,盈凸月,满月。上弦月只有半个月亮被照亮,发生在每个月的农历初七,初八,于中午升起,午夜落下。在上弦月期间,由于月亮于中午从地平线上升起,所以当太阳西沉,阳光减弱的时候,月亮就已经升得很高了,此时月亮在白天就很容易看见。
满月月相是大家最为熟悉,也是最具欣赏性的。当地球处在月亮和太阳之间的时候,月亮向着我们的一面就会被完全照亮,这就叫做满月,也叫望月。满月发生在每月的十五或十六,于日落的时候升起,日出的时候落下。在满月这天,由于太阳和月球分别在地球两侧,所以我们白天只能看到太阳,晚上才能看到月亮。
满月之后,月球继续绕着地球旋转,月亮开始慢慢照不到太阳光了,月相就由满月变成了亏凸月,下弦月,残月。直到最后月亮再次照射不到太阳光,又回到了一开始的新月,如此往复。同理,与上弦月相对的下弦月也是白天容易看到月亮的月相。下弦月出现在农历廿二,廿三,月面照亮的是东边的一半,于午夜升起,第二天的中午落下。这里教大家 一个分辨上弦月和下弦月的一个小口诀,“上上西西,下下东东”。意思就是说,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天空的西半面。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天空的东半面。月面亮的一面永远朝着太阳的方向。在下弦月期间,由于月亮于午夜升起,这要比太阳升起还要早几小时,所以当天蒙蒙亮的时候,月亮已经高挂在天上了,此时月亮也是在白天很容易看见的。之后随着太阳越升越高,天色越来越亮,月亮也会逐渐消失在西边天空之中。
总结一下,这种在白天看到月亮的自然现象,有个专业的名字叫做“日月同辉”,在农历初七,初八这两天的下午和农历廿二,廿三这两天的早上是“日月同辉”最容易看到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