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新游活动中心



康有为曾待过的一家书院,如今成为新风汇集地,到底有何神奇之处

于是,1888年康有为上书清帝,请求变革天下,迎资本主义之新风,一时之间,新风拂满大地,而此时的梁启超虽并未听闻,但经有人传颂,他内心里的萌芽也犹如汲取了甘泉露饮般,蓦然成长。那时候的梁启超已然想法坚定:跟康南海学,当义无反顾矣。

上书请变而不得的康有为既悲愤又无奈,碰壁的他顿感孤独。岂问这世间民智未开,又有何人能回应自身?于是他决定亲传身教,传播维新之思想与风气。1890年,康有为在广州云衢书屋正式临台开讲,梁启超等多位弟子自然也追随左右,勤奋求学。1891年又迁往长兴学舍,又因弟子不断增多,于1893年又迁往府学宫仰高祠,那里草木繁盛,环境幽雅,世称万木草堂。

万木草堂

在万木草堂里,已全然不像传统私塾那样一板一眼地诵背经典,学生们和康有为共同评论时事,指点江山。因着这种自由又浓厚的学习氛围,康有为的学生们无一不以探索救国存亡之路,拯救国人于水火之中为己任,一时之间,万木草堂成了众多学子的新风启蒙之地和施展抱负之殿堂。

康有为将求学与救国紧紧联系在一起,在课堂执教时,不仅利用自己深厚的文史底蕴引经据典,还引用西方著作,将西学融入到自己的治学过程中,同时针对当今之事闻进行分析和评论,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使自己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众学生。

其中,梁启超就是被康有为的新思想所深深吸引的一名学子。康有为上书一事,实为梁启超最好奇之事。他曾问:“先生上书之际,心中忐忑乎?”而康有为淡然一笑:“为家国也,坦坦荡荡。”听闻此话,梁启超心中已益生敬佩,他大胆地指出,朝廷之所以如此惧怕此份请奏,皆因此奏主张“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康有为听了后,大赞此论妙哉,而梁启超在得到了老师的鼓舞后,进一步问:“吾辈当如何?”康有为解答道:“以吾辈之新学,鼓而呼之,扫荡腐朽,推动新政,正其时矣。”在那个月光如辉的夜晚,山间草木见证了康梁二人的雄心卓志,而梁启超自此之后也变得更加跃跃欲试。

清廷腐败,风云将起,变法革新,已不远矣!

收藏

举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