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隼反裝甲火箭
2011年红隼反甲火箭再度在台北航太展展示,此时外型与2009年展出版本已截然不同;中科院重新设计抛弃式发射管外型,发射管下方并设计有折叠握把及肩靠固定片、发射器上方装有战术轨道,可供拆卸式的简易瞄准具与夜视镜使用,后端并装有喇叭开口,可将筒后喷火红区,控制在15公尺内。改良后的反甲火箭原型声称可控制在5公斤以内,且在恶劣环境之下不影响反装甲火箭的性能和操作。发射前须将握把前端的小拉柄进行上膛,再进行瞄准目标后按下红色保险钮,即可射击。红隼反甲火箭在2011年后曾少量生产提供中华民国陆军与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测评,海军陆战队的红隼反甲火箭曾在2013年11月初的联勇操演进行实兵测评。
2013年台北航太展展示时,除了2011年展示的反甲弹头外,增加了另一型可选配的弹种,中科院称其为攻坚弹头,开发代号坚隼专案。据中科院的系列介绍影片,其可穿透400公厘低碳钢,全弹最大射程超过1200公尺,可贯穿30公分的轧压均质装甲(RHA)、30公分厚的砖墙或20公分厚之钢筋强化混凝土,表面破坏直径达70~90公分,具400公尺以上之有效射程,系统性能媲美美现制反装甲火箭,还可用于反恐与城巷战。
红隼火箭弹自105年到113年11月共射击1089发,不发弹情况有2发,可靠度达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