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上从不发朋友圈的人,并非低调、内向,十有八九是这3种人
但朋友圈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用的,它的受众群体不是所有人,有部分人从来不玩朋友圈。
我的一位大学老师也曾说过:
我是属于第四种人:见过没有社交软件,人类还依然正常发展的人。”
老师年纪大了,对这些流行的交友软件,并不感兴趣,使用率很低,如非必要不会用的。
我采访了一位从来没有发过朋友圈的校友他说:
我的生活只与自己有关,不必放在网上公之于众,供他人品尝,品头论足,成为娱乐别人的小丑!
和我亲近的人,自然知道我的近况,不必来朋友圈了解我。
和我一般的人,不必了解我的近况,我也没有意愿让外人知道我的隐私。
我生活的很好,为什么要发朋友圈去浪费时间?”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当中的一部分人并不喜欢把自己的真实生活在社交媒体平台,更不喜欢把有关自己的信息和近况告诉他人。
在微信朋友圈流行之前,我们身边就有人热衷自我的真实生活。
他们喜欢滔滔不绝的分享自己的事情,比如情感,家人,朋友,事件,实时近况等等。
仿佛做了这些事情,就能够拉近和他人的距离,被别人感同身受支持理解同情,获得其它的积极反馈。
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不是的。
没有人关心在你身上了什么!
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大家只关心与自己有关的事情。
把自己的真实情感在交友平台,时刻分享自己想表达的日常生活,我们本人可能觉得非常有趣,但这些在他人看来不过是一些无聊的事情,毫无意义。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反而觉得他们吵闹。’
鲁迅先生的这句话很形象的表达出了来了,人们只关心自己。
虽然有时候他人会为了社会交往的需求、表现的对你的内容感兴趣,感同身受,但从本质来说,其实每个人最关注的还是他自己。
短视频的流行,各种社交软件的冲击,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里,我们仿佛被放在聚光灯下的舞台上演绎我们精彩的人生,沉浸在网上虚构的鲜花掌声当中。
但在虚构的网络世界中获得的那些,放在真实的生活里,就如同泡沫一样。
我们在网上产生的幻觉,让我们迷失了自己真实的价值追求,很少去考虑更深层次的目标。
朋友圈的点赞和评论,好似获得了他人的认可,这种积极的反馈,让我们沉浸在赞美和支持中,并且更愿意发朋友圈。
在深度工作》一书上有这么一段话
解释了社交媒体异军突起的部分原因:
它创造出思维捷径,
将
‘生产真正价值的艰苦工作’
与
‘轻易的获得关注和认可’
廉价的联系起来。”
现在很多人习惯用社交媒体软件分享自己的生活,这种使用频率很高。
你很难控制自己不去点开新的信息和通知。当我们在媒体平台很容易的获得认可并产生愉悦的时候,就会为其上瘾。
当你在媒体平台发布一条动态,有很多人给你点赞,评论的时候,你享受这种被他人认可的感觉。
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你的大脑得到了积极正向的反馈,并且随着每一次点赞数、评论数的积极正向反馈都能诱发脑内多巴胺的分泌,让你乐此不疲沉浸其中。
于是你为了维持这种愉悦的状态,不受控制的再次分享,渐渐的总能看到你在社交媒体上活跃的身影并且养成了习惯。
部分人群的确会对社交媒体使用上瘾。
但也有这样一部分群体,对社交媒体冷感,他们几乎不发任何的状态,对自己的个人信息和近况不言一词。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低调?
内向?
害怕麻烦?
讨厌把真实的自己在别人面前?
没有安全感?
都不是的哦!
你见过哪个大老板天天在媒体平台活跃的?
通过观察发现微信上从来不发朋友圈的人,十有八九是这三种人:
参考资料第一心理
一、情绪管理能力强的人
拥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完全可以内部消化自己所产生的任何情感。
对于那些情绪管理能力差的人来说,他们只会内耗自己,精力全放在自我感受上,被情绪操控。
任何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会引起他们的情绪波动。
在情绪低落时,他们无法完全内部消化,只能向外寻求帮助,把情绪消化或者转移。
心理学中的‘焦点效应’告诉我们:
别人并不会真正的关注自己,在意自己,真正有效的方法只能是自渡!
别人无法做到与你感同身受,你只能靠自己拯救!
你的心事,秘密,痛苦,他人也无能为力。
二、边界感清晰的人
对自己很满意,完全接纳自己,拥有一个全新的自我。
‘我很满意我自己,我对我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认知清晰。’
这个是很难做到的。
大部分人基于对自己的了解,很难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甚至会被周围的声音所影响不断伤害自己,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折磨自己,不肯放过自己好似并不完美的灵魂。
他们对自己的内在并不,所以需要源源不断地向外寻求帮助,需要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获得认可,好似证明自己并不完美,需要磨成美玉。
其实只有做真实的自己,把视线放在自己身上,我们才能够不在意他人的眼光和看法。
边界感不清晰的人是很痛苦的,他们无法认同自己,内心的来源于他人的认可。
边界感清晰的人,有独立的思想,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他们会把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分开来看。
不会让别人的情绪影响自己,也不会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别人。
更不会将自己,代入到他人的情绪当中。
为什么要做到边界感清晰?
因为你要为自己的情绪和负责。
自己舒服,他人也舒服。
这世上没有任何人,有义务和责任为你的情绪买单,哪怕是再亲近的人也没有那个义务和责任,一直帮你。
做一个边界感强的人,于当下与未来的自己,多向内求。
三、自我价值感强的人
肯定自身的价值,明白社交就是价值交换。
社交的本质是什么?
利益交换,合作共赢。
我提供你需要的价值,你提供我需要的价值,大家彼此交换利益。
顺便有效地拓宽自己的人脉圈层,获得更加丰厚的资源。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社交的效用原则,警惕无效社交,因为它占据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却不会产生效用。
反而会让我们忽略掉,那些真正需要我们维护的人脉。
若是无暇维护,那就是劣币驱赶良币,产生不进则退的局面。
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社交不符合效用原则,那将毫无意义。
放下手机,你会发现朋友圈里,那些我们自以为很受欢迎的点赞和评论,仿佛在某刻实现了自我价值,但那也只不过是一个无意义的数字而已,没有任何意义,纯属浪费大量时间。
尽管微信可以为我们提供了解他人的新窗口,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要避免无效社交。
毕竟能创造价值的还是真实的世界。
放下手机,你才能进入真实的世界,创造真实的价值。
渐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不爱发朋友圈了,只是觉得没意思,没必要,我过得如何和别人也没有,我并不需要找存在感!’
- The End -
作者 | 程也
编辑 | 陈家三岁郎
读书主笔团 | 一群喜欢记录声音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汇集百态人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